今天是:

这次地震改变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发布机构 渭南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 2024-07-31 08:30:00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XI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造成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


23秒,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

唐山大地震造成唐山全市97%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被摧毁,倒塌房屋总面积1047万平方米,地震使得整座城市几乎夷为平地。据部分媒体报道称,这场地震的杀伤力相当于400颗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威力,从科学的角度讲,我们无法准确地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威力与地震时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大小相提并论,但这样的比喻无疑说明此次地震的威力巨大。地震的震源在唐山丰南,7.8级的主震虽然只持续了23秒,但这23秒却夺走了24万人的生命。

唐山大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地震发生得很突然,又是在凌晨人们都熟睡的时候,给震后逃生造成了巨大困难。其次,地震造成房屋建筑全面坍塌,交通系统瘫痪,道路不通,使得救援队无法及时到达,救援进展缓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因为得不到及时和有效救治而死亡。

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人还没有“抗震设防”的概念,并且普遍认为唐山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因此,大量的房屋建筑在选型和建造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地震可能带来的威胁。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唐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四十多年前唐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各种工厂林立,钢铁厂、水泥厂等企业产生了大量废渣,这些废渣就成为唐山民居最好的建筑材料。那时唐山的民居建造习俗是在平房顶上铺盖大约一米厚的工业废渣,厚厚的屋顶可以保证屋内冬暖夏凉。当时,对于唐山这样一个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的城市来说,这类的民居建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工业废渣又极其便宜。

但这样的房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当时的建筑大多为砖混结构,抗震能力本身就较低,用废渣堆砌的重重的房顶,在大地震时容易坍塌,更会造成大量的粉尘。这恰恰成了唐山大地震最重要的杀手。有资料显示,唐山大地震遇难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伤害,而是由于口腔内呛满了尘土导致窒息而亡。

另外,当时的唐山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潮时期,民居建筑采用了大量预制板建造。预制板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预制板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建造的房屋。在上个世纪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预制板由于其工厂化生产、快速组装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等优势,成为了解决城市住房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但由于预制板房的结构特性类似于积木拼装,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在唐山大地震中大量预制板房屋严重倒塌,并且倒塌后成片状结构的预制板又足够“结实”,使得救援人员很难从这样的废墟下把被埋压者抢救出来,这也加重了大量人员死亡的惨重后果。

改变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唐山地震后,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工程界技术专家对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的大地震的震害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科研成果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规范》TJ11-78(以下简称“78抗规”)进行重大修订,最终形成了我国工程抗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范,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以下简称“89抗规”)

“89抗规”适用于抗震烈度VI-IX度区,将抗震设防区扩大到VI度是一项重大决策,当时的VI度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而之前的“78抗规”是适用于VII-IX度区,VI度区可不设防。

“89抗规”明确提出“三水准”设防思想,即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应满足以下要求: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上述抗震设防规定提出的设防理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设防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具体工程实施时,首先需要根据设防烈度地震的参数确定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参数取值,然后采用针对性的设计方法来具体落实“三水准”设防的基本原则。

小知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苦难后开出重生之花


在1976年之后的30年,唐山的城市建设经历了10年恢复建设、10年全面振兴、10年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前后经过四轮总体规划的调整。1982年规划调整为:控制老城区,缩小新市区,利用路南区。2006年1月《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其中明确:“石家庄、唐山是河北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唐山是我国京津唐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要加快石家庄、唐山的城市发展,不断提高其在全国城镇网络中的地位”。

48年回首过往,唐山在大地震之后的重生让这座曾今不设防的城市焕发了青春和活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也因这场地震长足发展。在震后的40多年,我国逐步形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40多年来,抗震救灾精神已经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里,这是历史给予唐山的不灭印记,也是唐山人民给世界带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唐山崛起的奇迹昭示世人:唐山是坚强而伟大的,中国是坚强而伟大的;唐山的明天会更好,中国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