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震眼看世界|智利为何总在“颤抖”?

发布机构 渭南市地震监测与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 2025-03-10 12:00:00

2010年智利地震,地球的一次"大喘气"

2010227日凌晨334分(当地时间),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比奥比奥区(BIO-BIO),距离智利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东北89公里,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深度大约35千米。该次地震为智利有记录以来的第五强震。主震之后还发生了大量余震,截至201041日共发生5级以上余震70多个,最大余震6.9级,根据余震分布判断地表破裂超过600千米长,130千米宽。

  智利8.8级地震震中图

8.8级地震让康塞普西翁市的钟楼指针暂时停在了发震时刻。据相关测定表明,这次地震造成康赛普西翁向西平移了3.04米,使康塞普西翁沿岸的圣玛丽亚岛抬高了2米。另外,地震导致绵延数百千米的岩块位移数米,引起地球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异,地球自转轴线因此偏移了2.7毫弧秒,使得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变短,一天的时间缩短1.26微秒。

   智利8.8级地震后,市区房屋大量损毁

而这场巨大的灾难,好比地球在完成一次跨越50年的"深呼吸"1960年那场创纪录的9.5级地震,早已为这场震动埋下伏笔。

19609.5级地震:地球的"终极咆哮"

1960年智利大地震,也被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其震级为9.5级。这场地震发生在1960522日,震中位于智利南部瓦尔迪维亚附近,靠近智利的蒙特港,震源深度约为33千米。

这场大地震造成的巨大海啸,导致数万人死亡和失踪,沿岸的码头全部瘫痪,200万人无家可归,波及到的地区包括智利以外的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阿留申群岛。这也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最严重的一次海啸灾难。

另外,这次大地震还引发了地壳的剧烈变动,断层带两侧板块交错滑移了20米至30米。这场地震不仅在智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全球地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地震学和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1960年智利大地震震后景象

智利为何总在“颤抖”?

1960年到2010年,短短50年的时间智利就发生了2次特大地震,另外据记载,智利自1973年以来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13次,在全球每年记录到的地震中有21%的地震就发生在智利,如此的震动强度堪称世界之最。






智利之所以地震多发,且震级较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智利处在地球上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处板块俯冲带边界,西邻太平洋海沟,东倚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所处地区板块运动十分强烈,太平洋的纳斯卡板块以每年6-8厘米的速度向南美洲板块西部边缘以下俯冲,造成频繁的地震活动,同时也形成秘鲁-智利海沟和世界第二高的安第斯高原。

而提到俯冲,就不得不解释说明一下俯冲带。俯冲带能产生最强烈的地震,由于它的特殊结构会在能量释放前积累起更多的压力,因此是超级强震的孕育地。例如2011311日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就是发生在俯冲带的日本海沟附近。

太平洋的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日积月累的“拉锯战“已相持到一触即发的临界点,就如同被压弯的弹簧随时有可能会突然弹开一般,这种板块运动的闭锁效应,导致了智利频发俯冲型地震。

 

与板块共舞的智慧

在与地震长期打交道的实践中,人们深知,现阶段我们还无法直接与地震破坏力抗衡,只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尽可能地缓冲和耗散地震能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强柱弱梁”是智利建筑抗震设计的一大特点。在大地震来临时,一方面通过房梁的断裂使地震能量得到缓冲;另一方面在确保房柱不折断的情况下,尽量使楼房整体不倒塌,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实践者,更是人类形成“与地震共存的防灾智慧”的践行者。探寻地震孕育的规律,既是科学探索的方向,也是守护生命的必修课。